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維持獨立『心理健康司』

立委諸公為了要精簡組織及經費,打算在新設得衛生福利部裡面將風馬牛不相關的牙科司和心理科司合併為一司,我們當然堅決反對。

我現在是台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http://blog.yam.com/teapa8)的理事,我們的理事長希望理監事協助推動下列聯署,我當然義不容辭,除了立即填妥聯署單用email寄出外,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也幫忙填寫聯署單,幫忙制止將牙科心理科合併為一司的國際鬧劇。

立委諸公,經費再拮据也要有一點常識和原則呀!

抱歉,因為我還不曉得如何將聯署書保持為附件,只好請各位:先將下列聯署書選取,再複製,再貼到空白的WORD檔內,再填入個人資料,再以電子郵件或傳真,回覆給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電子郵件:mhat.tw@gmail.com
傳真號碼:02-25576871      電話:02-25576980
聯絡人:溫桂君 副秘書長


為後代無數子孫,感恩啦!

========================================


:各位關心心理衛生工作在台灣紮根的朋友與團體:大家好!!
發起單位:心理健康行動聯盟

衛生署在2013年將與內政部社會司合併,成為「衛生福利部」!!

我們持續多年的努力去爭取,心理健康工作應是一獨立單位,且位階是一級單位總算去年最後在行政院版本,成為衛生福利部下的一個「司」,很高興通知大家100428日「心理健康司」成立的草案[1]已在立法院已經一讀初步通過。

2012530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理行政院組織再造法時,卻有委員提出要將口腔健康併入心理健康司我們認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但貿然將口腔衛生與心理健康放在一起,南轅北轍硬湊合,會被全世界當成笑話。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定義為生理心理與社會達到和諧安寧狀態」,在此定義中心理原本是一個獨立領域先進國家如美國、甚至如開發中的泰國印尼等都有心理健康一級獨立單位

成立心理健康司才能完備目前還缺乏的社區服務制度,根本解決社區中始終存在但一直缺乏處理模式的精神疾病防治、物質濫用防治、自殺防治、偏差行為、校園霸凌、災害心理衛生處遇、弱勢者與精障者生活困境等心理及精神健康問題,再能因此培育社區專業服務人才,逐步發展全民的心理健康促進服務。「心理健康,人人應當擁有」的價值和民主國家人權發展的重要指標,遠超過任何個人、團體利益或專業分化角力。

目前行政院版規劃的心理健康司科數與人力尚且不足,民間普遍認為還需增加人力,現在卻反其道而行,將口腔衛生與心理健康合併,實在無法讓人民接受!此時,我們需要大家一起來連署並發動遊說立法委員,希望大家寫上你所屬的縣市選區,我們要將我們對心理健康的肯定,讓立法委員知道,捍衛人民的精神與心理健康權益!

因此我們強力呼籲
支持行政院版既有的『心理健康司』,維持其獨立運作功能,並能增加人力與科別


支持行政院版成立獨立之心理健康司
民間團體聯署書
支持行政院版既有的『心理健康司』,維持其獨立運作功能,並能增加人力與科別

連署人 ( 一填寫  或兩者皆提)
團體 連署
個人  連署
團體名稱:
姓名:
會員(或服務)人數:

工作單位:
代表人及職稱:

職稱:
團體或被服務者所屬縣市:

戶籍(投票)縣市:

熟悉的立法委員:

熟悉的立法委員:

聯絡方式:電話:
e-mail
聯絡人:
聯絡方式:
電話:
e-mail

敬請所有個人或團體的聯署人,於民國101610(立法院會期休會前)將您的回覆以電子郵件或傳真,先回覆給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電子郵件:mhat.tw@gmail.com
傳真號碼:02-25576871      電話:02-25576980
聯絡人:溫桂君 副秘書長

也能儘可能與你熟悉的立法委員說明[心理健康司]獨立專責的重要,並將此連署信廣發給支持的團體或個人!!我們連署會持續一個月!

第一次會議參與連署 討論單位
心理健康行動聯盟:召集人 張玨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魯中興、呂淑貞、張玨;音樂治療師 錢怡君;
台灣精神醫學會:周煌智;台北市心生活協會:金林;桃園療養院 簡以嘉;
中華民國精神護理學會:黃瑞媛;
電話信件回應: 王智弘、王浩威、陳快樂、姜義村、蔡汶芳、項朝梅


[1] 衛生福利部暨所屬三級機關()組織法草案

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人人都該了解的帶狀泡疹(皮蛇)



人人都該了解的『帶狀泡疹』(皮蛇)

2012427日星期五

我最近經歷了一場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病:『帶狀泡疹』(皮蛇),才知道很多朋友也得過這種病,有的人順利治好,也有的人後遺症纏身,痛不欲生。『帶狀泡疹』其實本身並不可怕,大多數的人在一兩周內,即可經歷起水疱、結痂、脫落、而復原,但可怕是它的後遺症,劇烈的神經痛,甚至失明的後遺症。

得病後仔細蒐集資料,詢問醫師,才明瞭幾乎人人體內都有此病毒,每個人都可能得到這個病,據統計有20%的人,也就是每五個人會有一個人一定會發作『帶狀泡疹』。發病的原因可能是抵抗力降低時,潛伏於體內的水痘病毒再次發作,發作後幾乎不再復發,可以說是唯一的好處。

因為以前衛生教育很少提到這種病,我發現很多朋友對此病也有很多誤解之處,這種與人人相關的『帶狀泡疹』衛生教育實在應該積極加強,才能減少病人因為自己誤判延誤治療,拖延病情遺患終身。現在將我的經歷簡單記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2012.4.7~12              從台灣頭開車到台灣尾,天天趕路忙了66夜。(檢討:超過60歲的人不該太勞累,降低抵抗力,易發病。但是真正發病的機轉還不明確,大家只有碰運氣了。)


2013.4.12.四     雖然剛剛從南部回來  還是答應參加士林廟會的樂隊遊街演出活動 整天都坐在小卡車裡  太陽又大  在棚子裡熱得不得了  (檢討:勞累又加上火上加油。)

2012.4.13.     晚上照常參加社區國樂團練習  從社區樂隊回來,太太發現頸部有幾點水泡,自己懷疑是被蚊子咬到,還是被蟲爬過,也不痛癢,不以為意。(檢討:小毛病也要注意,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


2012.4.14.     周六照常到崑曲社樂隊練習,頸部紅腫擴大為三四條,但不太痛癢,想再等等再說。有位社友懷疑是(皮蛇),因為她在父喪後太勞累曾經得過,她建議去看看醫生。我回家後感覺有點偏頭痛,即至三總醫院看急診。住院醫師驗血後也不確定是何種病,等了兩小時主治醫師來了,立刻確定為『帶狀泡疹』。醫師給予了Zovirax乳膏,要求周一回診。(檢討:感謝隊友熱心關心  可以提早確診。)


2012.4.16.       搽乳膏,覺得有效,未回診。(檢討:錯了,應該回診。)


2012.4.17.      乳膏用完,決定再去醫院附近的藥店買同樣的一管藥 心想只要繼續搽藥應該就可以痊癒。但是患部擴大,右臉頰下方,右耳後方都起疹子,頭痛轉烈,整個頭皮都有刺痛感,下半夜時頭痛得無法入眠。(檢討:錯了,自作聰明  應該趕快去回診。)


2012.4.18.       繼續忍耐 繼續搽藥,患部繼續擴大,右臉頰下方,右耳後方大片疹子,臉部及頸部有兩三處抓破結痂,偏頭痛劇烈,整夜無法入眠。(檢討:病情急速惡化,應該急診。)


2012.4.19.       一夜難眠後,一大早第一個跑去三總皮膚科門診,醫師看見右頸右耳後大片區域,也認為病情嚴重,警告可能有偏頭痛的後遺症,給予藥膏,退燒、止痛藥,癲癇藥,抗憂鬱症藥等。回去後立刻全部遵照服用後 睡覺休息,果然舒服多了,我連稱神醫,感激不盡,良醫救人。(檢討:早該就診的。)


2012.4.20~24       乖乖遵照醫師指示用藥,水皰已經陸續結痂脫落,膚色成為紅褐色。

2012.4.25~26       吃的藥已用完,『帶狀泡疹』已經完全結痂脫落,繼續搽藥康復中。

後來才知道中老年人是好發的族群必須嚴加注意,聽說榮總正在給一些老人家實施實驗性的『帶狀泡疹』預防疫苗,實驗成功以後,以後的人就可以有福了。



詳細相關的醫學資訊可參考台大醫院的網頁: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ew/5619.htm


皮蛇的痛-帶狀疱疹

本文轉載自台灣疼痛醫學會之簡志誠醫師著作遠離疼痛

麻醉部 簡志誠醫師      

   帶狀疱疹,俗稱皮蛇(閩南語)或蛇纏腰。是一種與感染水痘相同的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灶。任何曾得過水痘的人,均可能會得到帶狀疱疹。這些病毒潛伏在身體上某些神經根細胞上,只有當它們被再活化的時候才會引起帶狀疱疹,有大約20%得過水痘的人,在其一生之中會引起帶狀疱疹。所幸的是,大部份的人一生之中僅會發生一次。到底是什麼原因令這些潛伏在健康人的神經根細胞上病毒被「再活化」或是「甦醒」呢?至今尚不明白其原因。暫時性免疫力較差時,這些潛伏的病毒就會沿著神經根細胞走向皮膚,而引起帶狀疱疹。雖然帶狀疱疹也會在孩童身上發生,但是絕大部份都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人身上。生病、受傷,或是情緒上的壓力也都會引發帶狀疱疹。

  任何原因造成的免疫力減弱均有較大的機會引起帶狀疱疹,同時所引起的帶狀疱疹也會較嚴重。免疫力差的疾病,包括癌症,或者像是白血病,淋巴瘤,愛滋病等病。對癌症的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器官移植時預防排斥作用的藥物治療或是長期使用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等,也都會造成免疫力降低。

※ 帶狀疱疹有些什麼症狀?

  開始時的症狀,通常在單側身體上某一部位的皮膚有燒灼痛、刺痛或是極度敏感(一種輕輕接觸也會感覺不舒服)的情形。這種情形會持續一至三天,然後在同一個部位開始發生皮疹,緊接著就變成許多看起來像是水痘的叢狀水泡(許多水泡長在一起很密集。通常這些水泡會持續二至三週。開始的時候,水泡看起來裡頭很清澈,然後像是裡面有膿,再變得像是裡面有污血,然後結痂、消失。疼痛可能會持續稍久。有時候僅有疼痛卻不長水痘,也有時候只長水痘卻不疼痛,不過這些都不常見。

※ 帶狀疱疹到底有多痛?

    這種疼痛通常厲害到需要去找醫生開止痛藥的程度。

※ 帶狀疱疹通常會發生在身體上哪些部位?

  帶狀疱疹最常發生在軀幹及臀部上。但是如果支配相關部位的神經被波及時,也會發生在臉上、頭上、手臂上及腿上。當水泡發生在眼睛上時,則需要特別細心的照顧。因為發生在眼睛上的帶狀疱疹會造成眼睛的永久損害,包括失明。當鼻尖上發生這種水泡時要特別當心,可能是眼睛受到波及的訊號,就應該立即去看眼科醫生。

※ 帶狀疱疹有哪些併發症?
     
一、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它是一種不斷的疼痛,或是在皮膚病灶已經痊癒後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疼痛,可能有幾個月或是幾年之久,這種情況在老年人身上比較常見。在帶狀疱疹發生的早期就開始治療,可以避免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二、發生細菌性感染,就會延長病灶的痊癒。如果疼痛加劇或是水泡四周變紅,或是水泡已經開始消失卻又再出現時,就應該立刻再去看醫師,這時候就應該使用一些抗生素。

三、另外有些帶狀疱疹會蔓延到全身或是侵犯到內臟上去,就像水痘一樣,不過這種情況極少發生,而且只發生在免疫力差的人身上。

※ 如何診斷帶狀疱疹? 
     臨床上主要依據病程的發展,如前所述,主要有以下兩個重點。 
一、在皮疹發生之前,單側身體某一部位上一種特殊的疼痛。這種疼痛十分特別,它是一種像燒灼一樣、又像是刺痛。同時輕輕地觸碰到也會感到不舒服。這就是一種典型神經病變所引起的神經性疼痛。

二、水泡發生後,如何從清澈變膿瘍、變污血樣、再結痂並脫落,且併隨疼痛。這種水泡的變化與其他的水泡不太一樣。如果很難在臨床上明確地診斷帶狀疱疹時,醫師可能會在水泡上刮些皮膚細胞放在顯微鏡下去檢查,再有疑問時,醫師會取些水泡內的液體送到實驗室裡去做特殊檢查。

※ 如果得了帶狀疱疹,是否應該擔心自己有更厲害的疾病或是有免疫力功能不良的情況?

  罹患帶狀疱疹的人之中,其實絕大部份身體上其他器官都是健康的,但是如果您同時患有其他疾病或是曾經在愛滋病毒下暴露過,則一定要告訴您的醫師。這些情形可能對您的治療有影響。醫師在看診時將會問一些有關您的健康情形的問題或是做一些檢查,像是X光檢查、或是血液檢查,以確定是否還有其他疾病。

※ 帶狀疱診是否會傳染?

  引起帶狀泡疹的病毒僅會傳染給不曾感染過水痘的人,而這個被傳染的人只會得水痘,而不會得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引起的傳染比水痘來得小。帶狀疱疹只有在水痘破了的時候,才會傳染給旁人。新生兒及免疫力差的人是由帶狀疱疹患者處得到水痘的高危險群。得到帶狀疱疹的病患,絕少需要住院治療。

 癒後會結很大的疤嗎?

  帶狀疱疹發生時,如果合併有比較嚴重的發炎才會結疤,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免疫系統不良、老人家或是水泡被細菌感染時。

※ 如何治療帶狀疱疹?

  通常帶狀疱疹發生後,都會在幾個星期內自動痊癒,且很少復發,止痛劑及冰敷都對水泡的乾燥有幫助。如果能早期診斷,並得到正確的治療,則可以減輕病毒的傷害及縮短病程。對某些較嚴重的帶狀疱疹患者,像是眼睛感染或免疫力差的人,醫師們通常會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治療開始的時間愈早愈好。單純使用抗病毒類藥物,並不能預防疱疹後神經痛的發生,但是卻能縮短神經痛的病程。當嚴重感染,像是發生在眼睛的疱疹,或是為了減輕嚴重的疼痛時,也會合併使用類固醇藥物及抗病毒藥物,神經阻斷術也可以有效地止痛。

  疱疹後神經痛發生時,可以用藥物來減少疼痛。醫師常用的藥物有抗抑鬱藥物、抗痙攣藥物或其他抑制神經傳導的藥物,而不是一般常用的止痛劑。醫師利用這些藥物阻斷某些神經傳導的特性來達到止痛的目的,當然這些藥物也常被用來治療其他的神經痛。有時候醫師會建議在神經痛的局部部位擦抹些藥膏,包括局部麻醉藥或辣椒素,對某些人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若是藥物治療都沒有效果時,醫師就必須考慮使用較複雜的侵入性治療,像是利用各種不同的神經阻斷術來達到治療的目的。當然這些侵入性治療必須由接受過這方面專業訓練的疼痛專科醫師來處理,臺灣的病人常也會併發肌源性疼痛,這時就需加上針對肌肉疼痛的治療。

※ 得到或懷疑自己得到帶狀疱疹時,應該去看哪一科的醫師?

  帶狀疱疹如果能得到早期的診斷及治療,通常對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都是有幫助的,所以必須及早求診於有經驗的專科醫師。當帶狀疱疹發生時,應該立即去看皮膚科或是疼痛科的醫師。當疱疹已經痊癒而疼痛依舊存在時,就應該去看神經科或是疼痛科的醫師。皮膚科或是神經科,對大家而言都是十分熟悉的。對疼痛科,則或是比較陌生,目前在國內許多大醫院均設有疼痛門診,專門處理不易治療的疼痛症狀,像是各種慢性疼痛、神經痛及癌疼痛等,這些門診通常都是由疼痛專科醫師所主持。

     ( 2011/10 原作者修訂完成)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台灣自殺率下降


台灣自殺率下降了嗎

今天在捷運站拿到一份UPaper看到一篇報導說台灣的自殺率連續三年降低去年是十三年以來首度退出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算是一個重大的進步韓日的專家都表示要向台灣學習來如何降低自殺率亞洲去年(2010)自殺率最高的三個地區是1. 萬分之三2. 日本萬分之二3. 台灣萬分之一點三看起來台灣確實比韓日好

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發現依照世界自殺統計的標準,凡是超過萬分之1.3的地區都是高自殺率的地區台灣依然是高自殺率的地方。其次全世界每年自殺死亡的人數大約有130幾萬人,而亞洲就佔了70%以上,可見亞洲自殺死亡率是世界最高的區域。

其次有關韓日台三地的自殺率歷年的數據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 http://blog.roodo.com/carsen/archives/4344533.html)

                歷年自殺率(每十萬人)
    南韓  日本  台灣

1994  10.5  17.3  11.7
1995  11.8  17.9   7.2
1996  14.1  18.4   8.6
1997  14.1  19.3  10.0
1998  19.9  26.0  10.0
1999  16.1  26.1  10.4
2000  14.6  25.2  11.1
2001  15.5  24.4  12.4
2002  19.1  25.2  13.6
2003  24.0  27.0  14.2
2004  25.2  25.3  15.3
2005  26.1  25.5  18.8
2006  23.0  25.2  19.3

看看上表就會發現其實台灣表內的自殺率是每年都在增加當中,從來沒有降低過,真是可怕!反而日、韓曾經降低過。我猜想台灣去年之所以會退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可能只是因為其他的死亡原因增加得更快罷了!天佑台灣!

2011125 星期一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台大探索影展2011.3.10~3.30

台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
舉辦探索影展

3.10青春啦啦隊
3.16一路玩到掛
3.23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3.30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每周三下午18:30開始
在台大圖書館地下室

歡迎參加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繼愛因斯坦後,世界公認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百年來最偉大頭腦之一。

他雖然罹患<盧伽雷疾病>漸漸失去行動能力,坐在輪椅上三十多年了。手腳都已經不能動,也不能講話,醫生本來以為他早就會死了,但是他靠著眼珠控制方式和語言合成器來控制輪椅和電腦,他可以繼續研究和著作。

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在全球銷售已超過一千萬冊。他努力將<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成<量子引力論>或<統一理論>。

他相信人類解開宇宙間所有尚未解決之謎的日子已為期不遠。

他的成就是對身體殘障者的一大鼓勵。

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SHE安衛環與EHS環安

安全衛生環保的人員以往常常將安全(Safety),健康(Health或者翻成衛生,是沿用日本的譯名),環保(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三個英文的字頭縮寫合在一起,簡稱為SHE(安衛環)。

近十幾年來,國際上(特別是半導體界)大多已改用EHS(中文簡稱環安或環安衛)的順序來涵蓋原來SHE的範疇。例如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產業協會)的各種環安標準都是採用EHS的順序。
見網頁 http://www.semi.org/ch/About/index.htm

但是原有的SHE(安衛環)和HSE(此順序較少用,有時亦翻成環安)還是有人在用,我在台灣杜邦公司早期的名片就是SHE安全衛生暨環保副理。

後來也有人將品質(Quality)及保安(Security)加入,成為Q&EHS或S&SHE,更有人加入人因工程(Ergonomics)成為SHEEP(Safety, Health, Environmental, Ergonomics Protection)等等。

無論如何SHE的順序雖然不同,內容都是指安全、健康及環保三大項目,只是其重點及先後順序因為時代的進展而改變。

從安全管理的發生歷史來說,一般工廠老闆都是首先重視工廠資產的防火措施,後來因為安全事故不斷的發生,為了防治的需要而陸續開始注意各種立即危害的防治也就是安全問題,(我在1981年調到杜邦總公司上班時,總公司的安全部門仍叫作Safety & Fire Protection Division安全暨防火處),接著因為各種慢性職業病的發生,增加了保護職業健康議題,最後因為工廠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再加上環境保護的管理業務,最近心理安全和人因工程問題也日漸重要;其實這些都是安全管理在不同問題領域範圍的擴充。

事實上現代安全管理除了物理性危害(安全問題為主),化學性危害(職業病為主),生物性危害(也是職業病),人因工程危害(職業病),還有心理性危害(自殺等防治),社會性危害(保安問題),最後社會互動整體問題(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等等,安全管理的範疇日漸擴大,影響更為廣泛,環安管理問題已經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都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人人都應該有正確的安全觀念,才能在生活中有正確的風險觀念,不會人云亦云,胡亂的盲從盲動,才能活得自信和自在。